• 本期封面
  • 杂志目录
  • 下一页
  • 浏览情况
  • 往日期刊
  • 主办
    beat365官网下载苹果手机集团办公厅
    总编辑
    张宝红
    编辑
    郭凤琳 胡启林
    徐珊 陈路路
    设计统筹
    王向东
    编辑部地址
   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中座1116室
    电话
    010-59568089
    010-59568098
    传真
    010-59568890
    邮箱
   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,如欲转载,请与《新beat365官网下载苹果手机》编辑部联系
    内部刊物,免费赠阅

两轮驱动: 石油替代战略进行时

文/

王海滨 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

世上没有什么具体东西是不可替代的,石油也不例外。作为内燃机燃料,石油已经在世界交通运输动力中称霸近百年,但是和以前的“煤国王”一样,它也不可避免会有退位的一天

2017年,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。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6.2亿吨,自产不到2亿吨,净进口约4.2亿吨,对外依存度逼近70%。这意味着,一位中国车主每加满一箱油,油箱的容积假设为50升,理论上其中大约35升是外国油。中国石油供应越来越依赖进口,这是石油安全的一大隐忧,而这个趋势还将持续上升,预测2040年之前将升高至80%。

石油生产和消费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石油安全的另一威胁。在炼制加工环节,易造成废水和废气污染;在消费环节,易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。每天,有大量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的车辆烧着劣质油品,在路上奔跑。其中,柴油车的尾气排放污染问题比汽油车更突出。

出于环保减排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考虑,我国政府正推进石油替代战略,电气化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、电动汽车、天然气汽车快速发展,乙醇汽油也将加快普及,这属于石油的“外部替代”。

除“不用油”外,还应该包括“用好油”。提高燃油经济性,降低汽车油耗就是一种“用好油”,这是石油的内部替代。如果能同时做好外部替代和内部替代“两轮驱动”,中国石油安全就会更加有保障。

电动转型 持续加速

替代石油消费的手段有许多种,包括电气化铁路(常速和高速铁路)、城市轨道交通(包括地铁和轻轨等)、电动汽车、氢燃料电池汽车、天然气汽车(包括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化天然气汽车)、乙醇汽油、煤制油、共享单车等等。中国的高铁、地铁和天然气汽车发展规模全球领先,合起来每年替代数千万吨的石油消费,效果显著。其中,国内的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合计已达到数百万辆。

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,2017年国内车用天然气替代了大约2400万吨的成品油消费,预计天然气汽车数量还将持续增长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,到2025年国内压缩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30万辆;到2030年液化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0万辆,国内天然气汽车将发挥更大的石油替代作用。

迄今为止,电动汽车发挥的石油替代作用并不大,但其发展前景看似最好,所以受到最多关注。为发展电动汽车,中国政府在2009年启动了“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”(简称“十城千辆工程”),但之后几年发展迟缓。

2014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汽车集团,指出“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”。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转折点。之后中国政府密集出台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,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。目前,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00多万辆,约占全球一半,俨然是全球电动汽车超级大国。其中,北京的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更是达到约20万辆,居全球第一,成为世界电动汽车之都。今后中国的电动汽车业料将继续快速发展,并对石油消费产生越来越大的替代作用。

但与油车相比,电动汽车的动力劣势仍然明显。2017年3月,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《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》,其中要求“到2020年,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/公斤;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/公斤……到2025年,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,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/公斤。”由于目前汽油发动机的系统动力密度在1000瓦时/公斤以上,所以即使按时完成计划目标,到2020年动力电池的动力强劲度也达不到汽油发动机的1/4,到2025年,仍不及一半。今后较长时间,马力强劲仍然是油车的突出优势,而油车还会是中国公路交通的主要工具。

油品升级 任务艰巨

石油安全既包括石油供应安全,也包括与石油消费相关的环境安全。既然今后油车仍将是中国主流的公路交通运输工具,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提高石油使用效率、减轻燃油污染方面下足功夫,从消费角度提高中国石油安全程度,这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必然要求。
从1999年政府开始推行无铅汽油算起,我国提高油品清洁度的战役已经打了近20年,虽然成绩明显,但是油和车的问题仍然很大。柴油车污染是燃油污染的重灾区。为了省钱,一些重型卡车烧废机油和轮胎油变来的“再生油”以及其他不达标的油品继续投入使用,污染严重;同样为了省钱,一些高环保标准卡车的司机使用作弊软件,使车的控污设备失灵,结果车造成的污染水平比低环保标准卡车还高。

中国政府已借鉴美国的“ 咖啡法规(企业平均燃料经济性,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, 缩写为CAFE)”以及其他国家的相似法规,制定多项政策,努力提高国内车辆燃油经济性。政府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逐渐降低百公里耗油量,达不到要求的汽车企业将被迫停止销售部分车型,或者用其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扣,或者购买正积分。燃油经济性指标越严,汽车烧同样多的油就能跑更多的路。比如,2015年中国燃油经济性指标为6.9升/百公里,到2025年将被要求提高到4升/百公里。这意味着2015年一升油能让汽车跑14.5公里,到2025年能跑25公里,油效提高73%,省油效果明显。当然,最终节油的实际效果还要看落实情况。

今年全国两会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李克强总理专门指出要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。之后,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的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对如何治理柴油车污染治理作出具体安排,其中包括加快油品质量升级(规定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柴油,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柴油,实现车用柴油、普通柴油、部分船舶用油“三油并轨”,取消普通柴油标准),在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促进“公转铁”(即大力提高铁路运输占比,相对减少柴油货车的运输活动)等等。

可见,在提高油效和减少燃油污染方面,中国今后仍有大量工作要做,任重而道远,去油化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。现实中,电动汽车的动力强度还比较低,目前基本只能替代轻型燃油车。未来较长时间,重型车辆、飞机、轮船还将是燃油的机械。而且,即便未来石油消费被从交通运输领域驱赶出去,化工领域对石油仍将有大量需求,在更长时间里石油产品仍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有人从治理环境污染等考虑出发,激烈地呼吁全速推进石油替代;有人对石油、对油车有感情,仇视电动汽车等石油替代手段的发展。其实双方都大可不必持偏激态度。我们最好用包容心,冷静、客观地看待未来石油被替代的这一历史过程。

浏览: 5215 次